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

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--聲音與生命能量講座(5)
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與第一社區大學共同主辦課程(5)
=靈性的藝術表達與對話=
2008/10/27 19:00~21:30
主題: 聲音與生命能量
講師: 蔡明峰(曉戈)老師
一真講記組恭敬整理
某學員:老師,【坐靜觀空】的那個【靜】是什麼意思?
曉戈老師:安靜的靜。都不要來吵我喔,嗯~靜靜的;觀空,空無,剛剛他講的那個空嘛,是病,不是禪。
該學員:那如果說對於那個古代的那種老禪,它有那個效果的話……
曉戈老師:你講的那個是頭陀嗎?
該學員:就是您剛才講的這種關進斗室之中的。
曉戈老師:那再來它要有一個根基,就是那時候的人根性比較高,所以剛剛我再三強調最殊聖是最適合的意思,也就是說如果你是禪的根基,你去修淨土不會成就,你要修禪;如果你是淨土的根基,你去修密不會成就,你要老實念佛;如果你是密的根基修禪,還是不會成就,所以這要看適合。
所以寶誌公禪師才說一句話:「不逢出世明師,枉服大乘法藥。」那我剛剛講的,<壇經>裡面講的,「菩提般若之智,世人本自有之,只緣心迷不能自悟,需假大善知識,示導見性。」所以出世的明師就是大善知識,很重要嘛,所以應該是<阿難問事佛吉凶經>開宗明義就說,修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苦尋明師(從明師學戒),聽好,是明亮的【明】,不是有名氣的【名】。那這個明師的標準在哪裡?明心見性,見性即佛,至少是初住菩薩以上。你要先遇到那個才能幫你引導,可是我們現在都照著有為法的形式,不知道裡面的義理。
你講到禪,我拉回來講,念佛亦復如是嘛。若是念【阿彌陀佛】這四個字能往生,就這樣能往生,那為什麼現在很多淨土宗的都還在那邊度。是會念不會念啊,對不對?不是念佛就會往生啊。也就是說大勢至菩薩說: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成佛,佛在眼前,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。」對不對?那是人家會ㄋㄟ,不是只取十八願ㄋㄟ,是十八願、四十八願都具足ㄋㄟ,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<十善業道>的標準,你去念佛不能往生;如果你沒有<十善業道>的標準,你去參禪不能開悟;所以你不要看六祖惠能好像沒讀書,聽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對不對,他就開悟了,好像很容易,可是你去觀察他的行儀,他的言行舉止有沒有符合淨業三福,有沒有符合十善的標準,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他全部都做到了;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他全部都做到了;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他全部做到了ㄋㄟ,他是做到了,參禪,一步頓超如來地ㄋㄟ,不是說坐在那邊坐三百年就可以。
某學員:老師剛才有談到教育跟道德的那種鍛鍊,那我們怎麼去分辨說我的這個打坐不是一個教育的過程,他不是一個鍛鍊的過程?
曉戈老師:是,也不是啦!為什麼這樣講,會的他就是,如果有明師幫你去做引導,告訴你該注意什麼,那就是過程;如果不是,它也是過程,只是不能讓你提升的過程而已嘛!它是讓你下降的過程,所以我剛剛講啊,「不逢出世明師,枉服大乘法藥。」我解釋一下,這一句話是寶誌公禪師講的,寶誌公禪師,就是說他也是觀世音菩薩再來嘛,換句話說,觀世音菩薩這樣告訴你,你沒有遇到出世的明師,枉然!就算你是拿中文博士學位十個的學者,所有的<大藏經>讓你看遍了,都枉然,因為你會錯解、誤解、曲解,你得不到如來真實義。所以第一件事情是那一個出世的明師,大善知識,他能幫你去化導,幫你開破,幫你點醒,適時適地,幫你臨門一腳,一點你就開悟了。對啊!就是那種東西。而不是說打坐本身,打坐本身無罪。也沒有對或錯,它是中性的,就好像人家講「造業」,它是中性的,問題是我們聽到「造業」都嚇得要死,對不對?我換一個字喔,柯老師,你「事業做得好大哦」,我們什麼心情?嗯!不錯喔!這個人在稱讚我。
「事」,從事嘛,「業」結果嘛;從事一件事的過程,最後結果叫【業】,從事叫作「造作」嘛,「事業」和「造業」是一模一樣的問題,所以為什麼我們現在聽到「造業」會害怕,聽到「事業」高興,因為我們知見立知,我們用我們的見解去設定「嗯~造業是可怕的」,大家幾百年來都傳這樣,所以現在人家說造業我就嚇得要死,所以它是中性的,是你造善業、還是造惡業、還是造清淨業的問題,而不是說「造業」就不好;事實上這是比較不要求那麼高的用詞,如果要求很高,造業呢?連造清淨業也是不好。所以你要脫離六道輪迴,你要善、惡不二,你如果喜歡「善」,不喜歡「惡」,你就沒辦法脫離六道輪迴,善、惡,這叫作「染業」。脫離六道輪迴四聖法界,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、藏通佛---(相似即佛,十信位菩薩),這四個位階叫「淨業」,你如果執著「清淨」而迴避一個「善」,你也脫離不了『十法界』,你沒辦法契入『一真法界』,也就是說華嚴世界,沒辦法。
所以當你「淨」、「善」不二了,就是剛剛講的「無所住,生其心」,一個階段、一個階段,同樣一句話,它的標準不一樣,到「淨」、「善」不二了,你就超越『十法界』了,你的人生到那時候才可以說是大解脫狀態。
那超越『十法界』還有四十一個位次,還不是圓滿,從「初住菩薩」到「十地菩薩」,那這個我用一個形容,他這樣的生命體已經沒有分別心、妄想心和執著心,可是他還有妄想的習氣,習氣不礙事,習氣就像是喝酒的酒瓶,你把酒都倒掉了,裡面有味道,可是不礙事,你這個瓶子放久了,揮發,隨著一天一天過去,就揮發掉了,揮發到完全沒有酒味的時候,就是「圓滿」了,就是圓滿的智慧覺悟者,所以到那時就任運自如了。
事實上,秉持毗盧遮那如來本願威神,那華藏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等同『佛』了,他都是月亮嘛,他只是圓滿月和月芽中間的過程而已,他都是月亮。所以我們用這樣的比喻,〝指月〞嘛,好!我再講一次,圓滿一點,月亮還沒月滿的時候以前我們都叫法身大士,「初住」到「十地」到「等覺」,到滿月的那個月亮叫作「佛」,四聖法界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、藏通佛是什麼?是水裡的月亮,它有那個形象,知見正確呀,可是不是本身,還沒有完全做到,這叫做「四聖法界」,叫做「淨業」,那邊是淨、善不二了;在水中的月亮叫淨業,清淨的淨,造清淨的業。好!那眾生,六道眾生是什麼?是這根手指頭指月,三善道是這一邊(往指尖的方向),他還想向月亮的方向去成長,三善道:人、修羅、天(欲界天、色界天、無色界天)、……;那三惡道呢?是這一邊(往手臂的方向),地獄、餓鬼、畜牲,這樣比喻,你就大概知道,所以通歸一句,這是生命的階程、狀態不一樣,終歸一句是要怎麼辦到?要怎麼辦到這才重要嘛,就「放下」而已啊,不是說:「我跟你說喔!曉戈說打坐是病。」聽了回去就都不要了,這樣。那你也是執著不要啊!是你要去修正,如果有在打坐的人要修正心態,要修正各方面,坐累了,我們要去揉一揉,肉體有什麼錯,我們派功課給它做,心都不做,對不對?啊坐得都不能動不能動,而心都一直在那裏妄想喔,心錯了都不處罰哦,肉體很酸了還繼續處罰,坐、坐、坐……。
所以坐酸了就要去動一動,順乎心性合乎自然。就像有人念佛,坐著念,念到會打瞌睡,他們也可以站起來繞佛,邊走邊念,外觀內心,這樣。走到腳酸了,再坐下來唸,適時調配,重點是「心」,而不是外在,外在只是幫助「心」,所以這個問題就是我剛剛講的,這裡有一塊牌子指台南,我們開車,開、開、開……,嘿!台南到了,車子停下來,而台南卻離那裡還要十公里,就像這個樣子。
所以我們要知道那些工具就好,就好像我也常和藝術界朋友分享,我們要把我們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創作行為當作是一個工具,什麼工具?成長自己、利益眾生的工具,而不要太把它當作目的,當你把它當作目的,你所有的執著、分別、妄想就會產生,最後最痛苦的是這創作的藝術家本身,最痛苦的就是他。那如果我創作藝術,我創作到滿身是病,我拿我的作品說你買回去美化你的人生,你敢嗎?這就是能量磁場呀,你怎麼樣的能量,你創作出來的就是怎麼樣的能量,所以我們要保持一種喜悅的心態。
那你說你在表達這個世間這些苦厄的時候怎麼辦?就套句話講,有些修行者,我不能指名道姓,假設他說我看到你有很傷心的部分,我也感覺到好傷心、好傷心,感同身受,這樣是不對的,階段性如果不知道價值觀,你以為這樣很有能力,你都不用講我就都知道,我也很痛苦啊,你腰在酸,我也有夠酸,嗯,你在酸,我知道,我在酸,嗯,我知道是你在酸,因為我預感到,那這叫用悲傷再悲傷,於事無補,應該是我遇到你,你是悲傷的,我感受到你的悲傷,可是把【傷】化成一個字叫【憫】,「悲憫」,悲憫能夠幫你從悲傷中拉出來,不是你悲傷,我跟你一起悲傷,兩個一直悲傷下去,不是這樣。這叫作「如如不動」,這叫作「禪」;我如果有那些執著、分別、妄想,我就沒辦法把你再提升出來,我還會被你拉下去。
所以藝術創作者,他的素材太廣了,可是不能沒有那個中心思想,不能被世界牽著走,人生的價值觀要先拿定,我身為一個藝術創作者,我是要透過我的生命帶給眾生生命美好的,還是帶給眾生悲傷愁苦的,一體兩面,我都可以創造啊,是這種東西。所以這<楞嚴經>也講完了,「一切因果,世界微塵,因心成體」,都是那一顆「心」嘛,你的決定嘛,所以是心性的能量。
那天有三個理財專員,閒閒不做事來找我,為什麼會來找我?因為之前跟他們講一些事情,我們也要會股票ㄋㄟ,我沒看過也沒學過股票啊,理財專員來,我還教他們怎麼讓股票提升,大家都忘記有一個心性的能量,我向他們其中一個說,做一個大環境的股票,我要它漲它就漲,他心裡就想:「騙肖ㄟ,這哪有可能。」後來他接觸久了,他發現這真的有可能,問題是要不要這樣?不見得要,因為你對眾生的不好也是對他好,「道似無情卻有情」,你讓眾生在它的業障裡面受苦,它才能消業,命由我做,福自己求,不是誰給它的嘛,是你要教它明白,這些理、事、因、果。
所以基本上,我們看待一件事情的角度要八面,你常聽到的「八面玲瓏」,八面玲瓏並不是形容一個人很滑溜,不是這樣啦,是他看待事情的周圓度,那「八面」是基礎,還不夠圓滿。八面是哪八面?知不知道?現在的人如果顧到正反兩面,已經很『阿彌陀佛』了,對不對?正反兩面才會將心比心了嘛,已經不錯了,「體、相、用、因、緣、果、理、事」這八面全部都要觀察到,如此看待一件事情。所以那樣才勉強可以說客觀而已,勉強嘛,不見得真客觀。那我們兩面怎麼叫「客觀」?我有替對方想,是你順著你自己的意思為他想,還是你想你自己?所以那個就不會精準。 
所以說那個股票股市,也是一樣,那大家都常常在牛勢時才投資,熊勢時才要放,也拿你沒辦法。「嗯?牛勢、熊勢你講得出來?」是呀,那是股市的專業術語,不要緊啦,不用那麼現實,不和你們提一下,我們不知道那方面的學問,我們也要知道常識,對不對?熊勢嘛,熊趴著嘛,表示那個股市曲線往下掉嘛!那個叫熊勢。牛勢是這樣嘛(牛角朝上),漲了嘛!所以一個投資股票的,他只要看勢就可以了,等而次之的股市專員才叫你在那邊算數據嘛,那已經是很劣等的了,所以會的看【勢】就「ㄅㄧㄚ」進去就賺了,所以他說:你那麼厲害,你怎麼沒有去賺?我那有閒,我還得每天在那裡動腦筋,看電視看得眼睛霧,對不對?有什麼更好?(台語)
現在的理財專員,他們很厲害的一點就是他們「緣」這個字,很厲害,可是他們不會的一點就是,應該不是不會啦,是不知道,「因」,有緣沒有因,開花結果是不可能的,有因遇到緣才開花結果。我先做一個比喻,這一塊土地,你沒有丟種子,你澆水,礦泉水也好,自來水也好,人家說河流的水比較有養分也好,都加,你每天辛苦的去澆水,它會不會開花結果?這個就是「緣」他很厲害,那個澆水、用什麼肥料比較有營養,什麼水質比較好,這個很厲害,可是他不知道你要開花結果得先要有種子,這個就是「眾生」,所以我才跟那幾個理財專員說,不要說你們啦,說你們就傷感情啦,我說檯面上電視那些教人家理財的專員如果這麼會理財,他教人家這樣會賺錢,為何他自己不會賺錢?所以為什麼講「財」這部份,這樣大家就比較能理解。
「因」遇到「緣」才會結果,意思是什麼?你的人生想要幸福美滿,絕對不能沒有兩個字叫「佈施」,佈施者三: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,你要財富,只要財施就能得到,你要智慧、聰明,只要法施就能得到,你要身體健康、心情寧靜祥和、長壽,你只要無畏佈施就能得到,是不是事半功倍,很輕鬆,哪需要每天在那算,絞盡腦汁每天一大早沒睡飽就趕快起來看電視?太累了,這種人生太累了。所以你只要懂得因、緣、果,你的人生是自己創造的嘛,哪有誰不能幸福美滿的?每個都可以,它跟有錢沒錢無關嘛!
談到「佈施」,現在的人又誤解了,「我沒有錢要如何財佈施?」佈施者奉獻服務之意嘛,財佈施有二者,一者內財,二者外財,外財是物質,物質裡面有錢,對不對?財不等於全部物質,對不對?那就解決了。那內財呢?體力、勞力呀,沒有錢,我可以用體力勞力去服務群眾,掃地、擦地、擦桌子呀!都是服務、奉獻啊,你肯去擦一張桌子而心不求回饋,明天某一筆財就是因為擦桌子來的,要這樣改變命運人生,這叫作「用」,所以你所學的在你人世間用不上,全部都是假的;那你去做你就是用啦!所以這是科學啊,要印證啊,不是誰說了算,自己去做自己得到,公修公得、婆修婆得,不修的呢?不得啊,這很公平,那不修的都得,我們還辛辛苦苦的在那裡撐,這就不合理呀。所以那個是每一個人自己去做的。
啊這個通宗通教啦,太上也講啊: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召,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」。太上是誰?他在人間叫「老子」;提升之後,在不同維次空間叫「太上老君」,他也跟他們的道家道教徒這樣講啊,問題是我們只要成長而已,我們都不知道。所以切忌四個字「盲修瞎練」,但是沒辦法,「末法時期,邪師說法如恆河沙」,不盲修瞎練也難,因為己盲導眾盲,這個強度還不夠深,為什麼?台語有一句俚語這樣講:「瞎子牽近視的過河。」本來近視,你走近一點看到:「喔!這是河不能跳。」可是瞎子把你拉下去了。瞎子牽近視的過河,瞎子帶近視的過河,近視眼走近一點還知道河不能跳,對不對?被瞎子拉下去啊,所以叫做【邪師說法如恆河沙】。剛好末法時期,「獅子蟲還吃獅子肉」,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也很不捨。所以祂跟你們說,在這個時代,修行成長、生命成長要依四項:「依法不依人」、「依義不依語」、「依了義不依不了義」、「依智不依識」,要依這四條。
第一條好懂,就是說我們沒有標準的時候,我們該怎麼辦?你若是基督徒,你就去落實他們的十誡,用<聖經>的標準來導正自己;你若是回教徒,你用<可蘭經>的標準來導正自己;你若是天主教徒,你用<玫瑰經>來導正自己;你若是道教徒,你用<道經>、<太上感應篇>來導正自己;你若是佛教徒呢?你用<十善業道經>來導正自己;你若是儒家的弟子呢?你就用<弟子規>、<四書>、<五經>導正自己,就解決了啊!所以叫「依法不依人」,不是誰說的算。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都是誰說的算,所以沒有是非只有立場,原因是如此。所以如果我們「依法不依人」,就會有是非觀了,而不特只立場,就導正回來了。
「依義不依語」就是我剛剛講的不要執著在那些術語,用哪一個字講才對,我們了解意思就好,「慈悲」對,還是「博愛」對?列舉它們的定義都一樣,所以你講「博愛」我也認同,你講「慈悲」我還是認同,依義不依語,才不會打架,才不會互相爭辯。
「依了義不依不了義」,現在世間人比較難理解,就是我剛剛跟你們說過,六祖惠能遇到弘忍大師(五祖),弘忍大師問他:「為何拜佛?」惠能回答:「拜佛是為了成佛。」這就是「了義」,最高、最頂點的生命狀態我要學,我一路走來始終也是都那個樣子。可是我們眾生不是,只想著我能不能賺到多一點,人間福報嘛,福報享完又墮落,墮落後重新再來,踢到鐵板痛苦了又想成長,成長到一個階段,又有很多福,享福就忘記了,掉了瘡疤忘了痛,然後折福,折福又痛苦了,才想不行不行要找出口,好,再來找,這叫「六道輪迴」,這就是「不了義」。了義者,會一直學,然後直接超越超越,超越生命輪迴。
眾生皆有八苦,你們不得不去承認,不管你是帝王將相或是乞丐眾生,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、五陰炙盛苦、求不得、厭憎恚、愛別離」,大家都有。你不要「生」,你上輩子說那地球閻浮提眾生剛強不化不明理,地球叫閻浮提,這裡的眾生最大的特徵就是不明理,起心動念無不是罪。你前上輩子知道啊,「厚…不要、不要,我不要來那裡出世,我要去極樂世界。」由不得你啊,對不對?你被出生到這邊,所以「生」也苦,你不想出來,人家又把你搞出來,對不對?
「老」,你不想長大,你想保持童年那種美好的印象,你在老ㄋㄟ。
「病」,你想健康,由不得你,一個感冒病毒就把你煞到。對不對?
「死」,大家都很害怕。
「五陰炙盛苦」,人生在這裡面都有受五蘊牽擾的苦。
「愛別離」,你最喜歡的人事物偏偏要離你遠走;
「厭憎恚」,你最討厭的人事物偏偏讓你遇到,你在那裡逛街,心情愉快,仇人出現,就這樣啊!
「求不得」,最想要的東西,怎麼努力去求都求不到。
就這八個,「依不了義」就有這八個,「依了義」呢?就沒有這八個,就超越了嘛!
最後一個更難懂,「依智不依識」,所以只能講到最淺白的話,叫「依照理智不要感情用事」,可是這樣離它的原義十萬八千里,太遠了,不是相違背,可是眾生勉強只能聽到這邊。我再講上面一點,你們慢慢去體會。依「四智」不要依「八識」,「八識」,第一識到阿賴耶識(第八識),「四智」是什麼?大圓鏡智、平等性智、成所作智、妙觀察智,講這個沒人聽得懂啊,對不對?那這樣才精準。所以佛法是海潮音,隨著不同時節、因緣,要轉化言詞,所以它是引領時代潮流,不是跟得上或跟不上時代,它是在時代前面,所以轉化成大家聽得懂的,慢慢再溯導回去。若是像這樣講:「大圓鏡智」性清淨,「妙觀察智」見非功,「平等性智」心無病,「成所作智」同圓鏡,誰聽得懂?可是這樣子才精準啊!所以退而求其次,總之可以了解的就是,我們人生的對待,用一些理,冷靜一點,不要感情用事,識者情識嘛,感情用事嘛!
我說了這麼多,如果這些你瞭解得愈深
【 老 師 音 聲 演 唱 】
你在契入音聲的境界就不一樣了,對不對?那現在聽的和剛才聽的又不一樣哦!
某學員 : 老師,好感動哦!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。
曉戈老師 : 不會啦(還好啦)!剛才我說過「若有眾生得聞佛聲,慈心清淨,踴躍歡喜,衣毛為起,或淚出者,皆由前世曾作佛道,故非凡人」;所以諸位都不是凡夫吶。「音通心地,聲達性海」,所以,文殊菩薩慈悲,「此方教體,清淨在音聞」。基督教它在創世紀也有一句話,「太初是音,音是上帝」,一切皆由「音」所造,我們人世間沒有一事不是「音」所造,那科學的用詞,換一個字「波動」,對不對?科學家就喜歡用科學用詞,所以說「音」,嗯?不對、不對,聲音?不對、不對,是波動,事實上,現在的科學家也發現沒有物質的存在,所以在在再去應證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」,所以返本歸元而已,回到我們原本的那個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,哇!這麼美好。
那你(此時學員淚流)聽到了,好吧!既然祂就向你示現了,那是一種窩心的、五味啦,你們說「五味雜陳」,可是聽到卻是一種窩心的眼淚,諸佛菩薩就慈悲。「呀唉!你辛苦了一輩子,說真的,至今為誰辛苦為誰忙?難免夜深人靜的時候有這種惆悵」,所以感念諸佛菩薩,諸佛菩薩也來告訴你說:「孩子呀!一切世間所成之法,無不是歷事鍊心,寶劍鋒從磨利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,我們秉持這樣的心境,一切所發生皆有利於我,皆是上蒼無盡的慈悲,來試煉鍛鍊成就我們的。」(SiKiMiNaSoKo天語),所以剛才的音聲我取擷一部份,也可以翻譯也可以不翻譯,音聲裡面都有意思,也可以不用有意思,為什麼?一即一切嘛!那我怎麼能這樣輕描淡寫的講過去,當然她發生的事情我也不能講,那我們就要想,沒關係,他(指旁人)也不知道我在講什麼,妳(落淚者)知道就好了。初見面嘛!所以你說「音聲」妙不妙?有的人會介意,我們就幫他保留隱私啊!
不會啊,理明嘛,愈深入,你的人生就愈自在、愈開懷,悅自心中來,快樂是外在人事物建構的,所以「嘸穩掄」(台語),不可靠,「快樂」這件事情不可靠,因為「快樂」是外在人事物如我意才會快樂,那如果不如我意呢?當然痛苦、討厭、瞋恨,不可靠,所以我?要訓練【悅】,喜悅的【悅】,【悅】是自心中而來、而有。所以「能知足者,天不能貧;能無求者,天不能賤;能隨遇而安者,天不能困。」所以我們要秉持這樣一個嚮往,「能外形於骸者,天不能病;能忍辱者,天不能禍;能作育英才者,天不能孤;能勝任天下後世者,天不能絕。」所以我?秉持那種嚮往,(2:25:20)心ne-ho-ka-in-a-ger-chu(台語),人生走一遭,就不用等像我?說的,去了又來,變「再來人」,是現在就可以把我?的業力身轉變成願力身,你就是「再來人」了,你就是諸佛菩薩乘願再來,你不用再去再來,從義理上就是這樣,「再來人」有兩層意義。
不會啦!看你們想了解什麼?說一說也好啦!我先替你說一句,後面你才接下去講,就四個字「法喜充滿」(學員猛點頭)。不要緊,看你有什麼問題?
某學員:要如何知道說找到我的零介點,比如說有一些狀態,不是所謂的「坐禪」方面,像我?的日常生活中,大概是我們功課來的時候……?
曉戈老師:簡單,你只要秉持一個標準來判定自己的所接觸,你接觸一件事情有沒有煩惱紛紛斷,智慧增增長,如果沒有,可能不對位、不適合,那如果有,繼續下去不要斷。
該學員:好!
曉戈老師:煩惱紛紛斷啊!我也都聽人家說「坐禪」很好,當然誤解的「坐禪」啦,聽人家說「坐」很好,我比較不說坐著叫「坐禪」啦,「靜坐」好了,人家說很好,我坐,我如果坐到後來也是頭昏眼花,也是煩惱一堆,然後踏出去外面應對人處事也是煩惱一堆,我舉一個例子,有的人說念佛,有的人說唸經…等等,那不是不適合,就是我用錯了心態,用錯了方法,我錯解了,所以是兩面的,所以要去印證,總原理原則就是我剛才跟你?講的。
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aovgl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